探索华西村取得巨大成就原因的报告

发布者:    编辑:哈工大(威海)马克思主义学院    发布时间:2018年06月26日

侯永萍 090340117 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华西村,位于江苏省江阴市华士镇,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全村人民的艰苦奋斗,华西村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被人们称为一个奇迹。华西村发展一个重要的特色就是以集体经济为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建立了具有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2009年,华西村的销售收入超过500亿元,村级可用财力超过3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8万元。华西村不仅取得了经济发展的辉煌成就,而且创造了自己的宝贵经验。我觉得它获得巨大成功的原因有三点:社会生产关系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华西村有一个好的带头人――吴仁宝老书记;先进的管理模式
关键字:华西村,生产关系,带头人,管理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在苏南迅速崛起,从一个农业小村变成工业强村,农民生活富裕而且绝大部分开始在工厂里工作一个小农村现在发展地像一个城市。如今的华西村拥有集体资产30多亿元,人均资产超过百万元,村民们的生活节节高升,家家户户都住进了别墅,开上了自己的小轿车,同时还有退休金……曾经有外国人参观完华西村之后,连连称赞:“这样的社会主义农村,我们也要!”由此可见,不管是国人还是外国人都对华西村有很高的评价。这主要归功于:

一、社会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
改革开放之初,全国轰轰烈烈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田到户.在1980年冬,江阴县农村也开始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但是吴仁宝书记认为,华西人多地少,工业比较发达,而且集体家底比较厚,分田到户不符合华西的实际.于是他从实际出发,搞起了“集体承包”――由30名种田能手承包了全村500多亩良田,富余劳力转移到乡镇企业去.使得华西村较早完成了产业结构调整,为华西经济发展和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华西村集体经济走市场化道路的模式,使其在中国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左右逢源”。一方面华西村被看做市场经济改革的成功典型,如果没有市场经济,那么华西村在统购统销的计划经济时代就不可能有大发展的空间。另一方面,对于那些迷恋财产公有制的人士来说,华西村的存在又恰好说明了集体经济的优越性。华西村绕开了所有的政治非议,甚至在不同的阶段,从不同的立场被树立为典型。

二、为民谋利――华西村有个好带头人
吴仁宝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头人、老典型.与吴仁宝同时代的农村先进典型不少,但有的昙花一现,很快迷失方向甚至走向反面,而吴仁宝一直红旗不倒.
原因何在?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给出了答案:一是他始终全心全意地为老百姓谋利益,二是他始终自觉地走在发展进步的前列.
全心全意为百姓谋利益,是“老书记”吴仁宝40多年农村基层干部生涯的最大追求.无论顺境逆境,吴仁宝为民造福的情怀从没有改变过.吴仁宝人生也经历过起落,他从“村官”(华西大队书记)起步,当过“县官”(江阴县委书记)再到“村官”(华西村党委书记),无论职务如何变化,他都保持一股热情和干劲.吴仁宝说:“我是能上能下,能官能民,从全票当选到缺票落选,我都经历过,但是都没有挫伤我的积极性.为啥不挫伤呢?因为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共产党员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有福民先享,有难官先当”是吴仁宝为民谋利、为民情怀的集中体现.他把村民的利益始终放在第一位,自己淡泊自处,廉洁奉公,赢得村民发自内心的拥戴和尊敬,村民认为“没有吴仁宝就没有今天的华西村”.
吴仁宝几十年如一日追求着“人民利益的最大值,自己享受的最小值”.
华西村已经变富裕了,作为这个大家的当家人――吴仁宝老书记依旧公私分明,廉洁自律。我们在参观华西金塔时,在它的大门前面,竖立着一块巨幅的牌匾,上面是老书记的语录:“家有黄金数吨,一天也只能吃三顿;豪华房子独占鳌头,一个人也只能占一个床位。”他以此来警示自己和村民。
吴仁宝老书记一直信守着自己“不拿全村最高工资,不住全村最好房子,不拿全村最高奖金”的散步诺言。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这么多年来,老书记一直拿着低于村办企业管理干部的工资,政府奖励他的各种奖金累积也有5000多万,他全部留给了集体。华西村的村民住房已经更新到第五代欧式别墅,而吴仁宝老书记依然住在上世纪70年代的旧楼房里,这并不是在作秀,这充分体现了老书记伟大的人格。他的儿子和女儿都是村干部,他们整个大家庭26口人,没有一人住村里最好的房子.吴仁宝以无声的行动,诠释着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
有人替吴仁宝算过:如果按照标准工作日计算,他为华西村奉献的时间已经超过了100年.可78岁的吴仁宝从华西村一把手位置退下2年多来,依然是没有节假日概念,依然是起早贪黑的样子.每天照样忙着“为现在的村班子出一些主意、做做幕后策划”.他乐呵呵地说:“干部没有终身制,但为人民服务要终身制.”

三、先进的管理模式
(一)共同致富
吴仁宝与华西村民坚信“社会主义定能富华西”.
走共同致富道路,是华西村最大、也是最宝贵的亮点.据村干部介绍:“华西既没有贫困户,也没有暴发户,家家都是富裕户.”村民之间的差异没有贫富,只是富裕程度的不同而已.中心村村民平均年收入达到8000美元,资产最少的人家有100多万元,最多的将近千万元,“住大房子,开小车子”,村民别墅都在400平方米以上,村里仅小轿车就有400多辆,各种高档用品成为农家寻常之物,家家有人出国旅游过,老年农民可以领到每月近千元的退休金……如果说差别,那就是别墅居住面积有100平方米左右之差,最小的别墅400平方米,大的在500-600平方米.一个美国游客在观华西村民的生活后说:“这样的社会主义,我们也要!”
走进华西村,人们一眼就能看到“一村富了不算富,全国富了才算富”的醒目标语.吴仁宝强调:富裕起来的华西村要“三不忘”――“不忘国家、不忘集体、不忘左邻右舍”.
近年来吴仁宝与华西村干部成功规划了两大“共同富裕”工程:一是实施“智力扶贫”工程,把致富的火种撒向中西部地区.华西村先后出资近千万元帮助中西部20多个省市区培训县、镇、村干部1万多人,开辟了一条民间智力扶贫的新路子.1996年起出资在宁夏、黑龙江援建了2个“省外华西村”,经过几年努力,“宁夏华西村”和“黑龙江华西村”建设均取得明显成效.二是实施了“扩村计划”.2001年,吴仁宝创造性地提出建设“大华西”举措:将周围16个村庄纳入华西村共同发展、共同致富,数千户周边村民迁入新建的别墅和公寓,1500多人的小华西扩大为3万多人口的“大华西”,大华西实现了“基本生活包,老残有依靠,就业促勤劳,小康步步高”.华西人用共同致富的事实向世人展示了一幅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画面.
(二)分配政策
华西村村民每年只可以分得20%的现金,其余的80%要参股,而且年收入者不满10万元者不参股,这样的分配政策,加快了企业的资本积累,使得企业能够实现滚动式发展。
(三)公私结合
华西村虽然以公有制为主体,但是也有很多私人企业,发展的好的,政府就会扶持,发展的不好的,就会被市场淘汰,这样,现在的华西,没有一家亏损的企业,没有一家不盈利的企业。以上就是我探索华西村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参考文献:1、于德清:《华西村“典型经济”源于发展有特权》
2、《华西村的守望者》《华西村加快经济转型升级 推进科学发展新经验的调研报告》 来源: 新华日报

 

通讯地址:威海市高区文化西路2号研究院4楼南区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Weihai)

版权所有: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邮编:264209 联系电话:0631-5687725